包装分会
中国肉类食品包装“十四五”专项规划纲要
来源: 中国肉类协会 发布日期:2022-09-14
中国肉类食品包装“十四五”专项规划纲要
根据中国肉类协会六届四次理事会议暨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肉类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以及中国肉类协会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肉类协会”十四五”期间工作计划》(见附件),特制定中国肉类协会食品包装2021-2025年工作规划如下:
一、专心服务用户,促进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
适应我国消费升级的需要,按照中国肉类协会的“推优”计划和与各地开展区域品牌合作共建的要求,切实做好相关肉类食品的包装服务。围绕健康的环境、健康的动物、健康的食品这条主线,通过更好的包装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推介符合健康需求的优质肉类食品。
适应我国肉类产业升级的需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产业链下游行业服务,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扩大产品包装率,改进和完善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产品,提升包装质量,为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专注行业难点,构建肉类产业发展新格局
针对“十四五”期间我国“调活畜禽”向“调肉”的战略性转变,组织包装企业为产区屠宰加工企业“调肉”提供适宜的包装解决方案。在生猪疫病分区防控条件下,根据各大区猪肉调运实际需求的特点,施行不同的包装方案,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国内大循环。
针对当前肉类包装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的局面和未来我国肉类包装原材料供应的短板,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机制,加强我国肉类包装产业与国际国内相关方的联系与合作,加快解决肉类包装原材料供应“补短板”“强弱项”的问题。
针对当前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据《肉类产业绿色贸易规范》团体标准,积极推动森林、草原、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创建可持续发展的肉类绿色供应链。围绕碳达峰、可持续发展方向,提升我国肉类包装的研发水平,推广可回收循环利用包装、可降解包装材料等绿色环保包装,完善全链条塑料污染治理体系,推动肉类包装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精准对接,创造肉类产销服务新模式
根据各地以肉类产业为主导发展区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按照中国肉类协会合作共建的工作部署,通过相关包装技术方案的精准对接,为地方政府、地方协会和地方企业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产品品牌服务。
根据猪牛羊禽等不同肉类生产加工企业开拓内外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实现提质增效的实际需要,按照中国肉类协会合作共建的工作部署,通过相关包装技术方案的精准对接,为企业不同大类产品营销推广服务。
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价值增值的实际需要,按照中国肉类协会合作共建的工作部署,从生鲜品、肉制品、调理食品、预制菜肴等不同产品的特点出发,通过相关包装技术方案的精准对接,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提供保质、减损、增值服务。
根据产业基础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中国肉类协会合作共建的工作部署,以肉类产业/产品为中心,通过相关包装技术方案的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以包装为核心要素的职业教育培训、技术研发设计、要素配置优化、检验检测认证等基础性服务。
四、集众智,深入推进肉食包装标准体系建设
对于已经发布的肉类食品包装团体标准,要抓紧编写《实施指南》,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加快推进宣贯实施,使其尽快产生实效;对于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明确要求转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要在2023年以前,完成国家布置的标准制定任务,尽早在行业内宣贯实施,严格行业规范,推进产业升级。
要依靠包装企业、肉食生产加工企业的力量,继续深入推进肉类食品包装标准体系建设——补充完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配合和服务“十四五”期间肉类产业发展新模式提供标准和规范。加强上下游、国内外沟通与交流,建立完善团体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有中国特色、有竞争力的肉类食品包装团体标准,推进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实施肉类产业标准化创建行动。
五、聚合力,建设食品包装技术服务公共平台
加强组织建设。在中国肉类协会统一领导下,坚持企业家办会、服务行业发展的宗旨,建设好分会的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等四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会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和会长办公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吸纳更多包装产业链的会员单位,共同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包装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分会的标准、培训、发展、会员等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密切联系会员企业,营造更好的组织生态,增强分会凝聚力,形成一个为食品包装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
六、谋共赢,建立食品包装供应链利益共同体
加强分会流程和制度建设。坚持不断创新,根据新时期分会工作的特点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调整,在充分听取会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分会的各项工作流程和原有制度规定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严格制度规定,细化整改措施,保障规范运作,增强分会执行力。
按照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创造的要求,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供应体系,严格认证体系,“标准配标识”,通过分会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向广大用户推介符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和包装产品,形成平台共建、利益共享机制,逐步构建食品包装供应链利益共同体。